【蘆蕩小舟 第三章 瀝血八年 15 勝利復員 上】
原文出自蘆蕩小舟網站,該網站全部原始資料來自吳荻舟家人收藏。2017年是香港“六七 暴動”五十周年,一部頗富爭議的紀錄片 《消失的檔案》在香港和北美巡演,及後牛津出版社出版程翔著 《香港六七暴動始末 — 解讀吳荻舟》一書,還有2013年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余汝信著 《香港,1967》一書、2013至2016年光波24的電子雜誌 《向左向右》 ,以上電影和書籍還有網絡傳媒從我們努力整理的家族史中引用了大量有關香港六七暴動的關鍵文獻。電影和書籍出版後,事件重新受到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其中有些議論不免偏頗。吳荻舟家人希望妥善保存原始文件,供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後人研究,同時也希望通過這個網站,客觀中肯原汁原味陸續發表所收藏的歷史碎片。
左洪濤召集應變小組,研究用什麼形式、什麼理由撤退。他們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和黃珍吾來穗後的一系列行動,認為國民黨已經公開撕毀“雙十協定”[1],時局無可扭轉,廣州即將大捕殺。
張發奎[2]雖然是行營主任兼二方面軍的司令,但與蔣介石、蔣的代理人黃珍吾有矛盾,自己沒有軍隊,在軍事、政治上不可能形成割據局面,不可能依靠他繼續拖延。
但是另一方面,五七兩隊可以說是在張發奎眼皮底下成長起來的,唱的是抗戰歌,演的是抗戰戲,歷盡千辛萬苦,做了很多工作,他都知道。黃珍吾到穗後,對兩隊百般刁難,他也清楚。他不會心甘情願親手把兩隊送到國民黨反動派手裡,如果這樣做,輿論也會對他不利。應變小組估計,提出復員,張發奎身邊的地下黨組織和一向關懷七隊的朋友們再做做工作,批准的可能性很大。左洪濤說,香港工委支持兩隊撤到香港,保存實力,以待時機。剩下的只有如何撤退的問題。
父親吳荻舟記得會上曾考慮在廣州地下黨掩護下秘密解散,可是兩隊有六七十人,在特務密佈的環境裡秘密解散談何容易。而且還有幾卡車的物資(包括七隊一架鋼琴,直到1989年廣州樂團還在使用),那是花費了多少心血、節衣縮食積累起來的,還要考慮留在長沙、武漢、太原等地的兄弟隊和有關地下黨組織的安全,最後決定利用張發奎與黃珍吾之間的矛盾,進行合法鬥爭,爭取復員。
經過左洪濤的安排,父親吳荻舟和五隊隊長徐桑楚繞開黃珍吾直接去見張發奎,向他申述說:“我們這批青年,本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古訓,放下書包,走出課堂,告別父母,從五湖四海集結成立抗宣隊 — — 演劇隊,從事抗日宣傳工作,整整度過了8年,現在日寇已投降,抗戰勝利,理應復員了。”
張發奎對兩隊隊長很客氣,靜靜地聽他們陳述,有時點頭,有時沉思,似乎很感動。兩隊隊長還趁機訴苦,說黃珍吾不理解我們,對我們不公平。他望望左秘書和兩個隊長,說:“我明白了,讓我考慮一下。”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左洪濤送父親他們出來時說,這是他的習慣,決定問題,總要聽聽高級幕僚的意見。左洪濤還說:“我已經和高若愚、陳寶昌、吳仲禧等打了招呼,他們會做工作,你們還是積極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