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歷史事件研究-抗戰時期-蘆蕩小舟【第三章】瀝血八年【第15節】勝利復原【中】

蘆蕩小舟
6 min readMar 5, 2019
張發奎和演劇隊合影留念

【蘆蕩小舟 第三章 瀝血八年 15 勝利復員 中】

原文出自蘆蕩小舟網站,該網站全部原始資料來自吳荻舟家人收藏。2017年是香港“六七 暴動”五十周年,一部頗富爭議的紀錄片 《消失的檔案》在香港和北美巡演,及後牛津出版社出版程翔著 《香港六七暴動始末 — 解讀吳荻舟》一書,還有2013年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余汝信著 《香港,1967》一書、2013至2016年光波24的電子雜誌 《向左向右》 ,以上電影和書籍還有網絡傳媒從我們努力整理的家族史中引用了大量有關香港六七暴動的關鍵文獻。電影和書籍出版後,事件重新受到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其中有些議論不免偏頗。吳荻舟家人希望妥善保存原始文件,供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後人研究,同時也希望通過這個網站,客觀中肯原汁原味陸續發表所收藏的歷史碎片。

餞別宴會當晚,黃珍吾遲遲不到。張發奎有些不高興,派人去催。當黃珍吾走進宴會廳,其他高官都已就坐,黃笑著走到空著的位子,和大家打招呼坐下。張發奎冷冷地看他一眼,站起來講話。講話很短,大意是說五七兩隊青年,出於愛國真誠,放下書包,離鄉別井,在抗日宣傳工作中整整堅持了8年,我看著他們成長,都是好青年。現在抗日勝利了,他們要升學、要工作、要贍養父母、要成家立業,要求復員,在情在理,我都同情。我已經批准他們兩隊復員。

接著他請黃珍吾講話,這時大家都屏住氣,不知道他會怎麼講。黃珍吾站起來說:廣州缺少文化,很想“挽留”大家,不過,“我是軍人,軍人以服從為天職,張主任已經批准,我服從。”這下大家才鬆口氣。張發奎舉起酒杯,來到兩隊的桌前說:“祝你們前途遠大。”大家也高舉酒杯說:“謝謝張主任,謝謝各位長官。”大廳裡響起叮叮噹當的碰杯聲。

演劇五隊準備的聯歡節目《面幕頌》回顧,1941年他們配屬四戰區時,張發奎送了一面全新紫紅面幕,上有“喚起民眾,抗戰到底”金黃大字。五隊跋山涉水,遠征緬甸的事蹟令張發奎熱淚盈眶。父親吳荻舟所帶領的演劇七隊的《千山萬水憶八年》大聯唱,是新創作的敘事詩,用組歌的形式傾訴8年的戰鬥歷程。歌詞大意是:1938年,一群青年,肩負起宣傳抗日的歷史重任,從武漢出發,流動在西南數省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雖然有疾病、流血和死亡,仍然堅持工作,迎來了抗戰勝利,民族新生。在即將離別的時候,將銘記關懷和愛護過我們的長官、朋友們,我們互道珍重,再走上各自的新前程。歌詞感情充沛,全場鴉雀無聲,深受感染。

1946年張發奎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抗敵演劇五七隊合影(復原留影)。

(圖一:1946年6月21日餞別宴會當日,張發奎等人和五七兩隊合影留念。)

--

--

蘆蕩小舟

香港六七暴動,吳荻舟生平,吳荻舟研究,為甚麼吳荻舟成為”香港守護神” ,家族史——吳荻舟家人收藏的原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