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歷史事件研究-抗日戰爭-蘆蕩小舟【第三章】瀝血八年【第13節】黎明前夕【下】

蘆蕩小舟
7 min readMar 4, 2019
演劇七隊部分隊員抗戰勝利合影

【蘆蕩小舟 第三章 瀝血八年 13 黎明前夕 下】

原文出自蘆蕩小舟網站,該網站全部原始資料來自吳荻舟家人收藏。2017年是香港“六七 暴動”五十周年,一部頗富爭議的紀錄片 《消失的檔案》在香港和北美巡演,及後牛津出版社出版程翔著 《香港六七暴動始末 — 解讀吳荻舟》一書,還有2013年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余汝信著 《香港,1967》一書、2013至2016年光波24的電子雜誌 《向左向右》 ,以上電影和書籍還有網絡傳媒從我們努力整理的家族史中引用了大量有關香港六七暴動的關鍵文獻。電影和書籍出版後,事件重新受到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其中有些議論不免偏頗。吳荻舟家人希望妥善保存原始文件,供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後人研究,同時也希望通過這個網站,客觀中肯原汁原味陸續發表所收藏的歷史碎片。

梅州中學有一位李時可校長,是粵東知名教育家,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在梅州中學教高中數學。據他的學生賴慧鵬回憶,賴慧鵬1924年畢業考進中山大學,1925年轉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曾經徵求李校長的意見。李校長說:“學文學武都是為了救國救民。”並引用時任東征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在梅洲中學禮堂對全城中學師生作報告時的話說:“求學的目的是實現中國革命,建設富強康樂的國家,青年學生要做對革命和建設有價值的人,才無愧於時代。”

李校長又是抓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家。梅州中學籃球隊在全城中學比賽包攬冠亞軍。而在藝術教育方面,他認為:只要善於引導培養,戲劇藝術也可造就人才。1939年學校成立了“梅州戲劇宣傳隊”,以戲劇為武器,宣傳群眾抗日。1941年“戲劇宣傳隊”改名為“梅州青年劇社”。1942年排演了老舍的三幕話劇《面子問題》;1943年排演了陳白塵的五幕六場話劇《大地回春》;1944年元旦演出得到很高的評價。

當劇七提出與梅州中學合作演出,李校長滿口答應,他讓負責的老師在應屆畢業生之外的20、21屆學生裡選出36位同學參加《軍民進行曲》的演出,包括帶隊的吳美祥、李校長的兒子李雲文、日後成為劇七忠實朋友的李鐸元等。

1945年吳荻舟帶領的演劇1945年吳荻舟帶領的演劇七隊在廣東中山當地報紙《中山日報》刊登話劇《法西斯細菌》的廣告。

(圖一:李鐸元保留的劇七《法西斯細菌》廣告剪報,刊登在當年的《中山日報》。)

據李文雲晚年回憶,他父親李時可校長興致勃勃到場觀看演出,很滿意。劇七對合作演出也很滿意,正副隊長再訪梅州中學,向李校長表示感謝。事後劇七全體與參加演出的梅州中學同學齊集梅縣民眾教育館合影留念,那張由連環影相館拍的12寸大團體照,在照相館櫥窗擺放多年,可惜在戰亂中沒能保存下來。

1986年母親張佩華和粱綺曾在廣州會面。梁綺說,劇七到梅縣之後,梅縣的抗日救亡運動活躍起來了!劇七辦的“培訓班”撥動了梅縣青年的心弦,連梅縣國民黨司令和三青團的“官兒”也被你們調動起來,解決了你們隊的問題,也在梅縣撒下抗日愛國的文化藝術種子。父親吳荻舟回應她說:事是我們做的,但沒有你家張文先生等人鼎力幫助,也是不成的。梁綺也笑了:還是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偉大。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日本全國廣播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消息傳來,培訓班的學員沸騰了,梅縣沸騰了,全縣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歡慶遊行。劇七作為前導,打著竹板高唱:“啷里個啷!啷里個啷!我們笑:哈哈哈!我們笑,法西斯蒂的日本鬼,打不久來打不長,吃了原子彈就投降!”

日本投降當天的《中山日報》,通欄大標題寫著“日本無條件投降”,此外還有“接受波茨坦宣言”,“要求保留天皇”等內容。

(圖二:日本投降當日的《中山日報》剪報。)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吳荻舟在廣東汕頭當地報紙《汕報》上發表文章《八年了,兄弟》。

(圖三:吳荻舟發表在《汕報》上的文章:《八年了,兄弟》。)

培訓班提前結束,演出歌劇《農村曲》和話劇《重慶24小時》。這是結業彙報,也是慶祝抗日勝利。演劇七隊的隊務會決定儘快回韶關基地。9月10日他們假梅縣民教館禮堂舉行告別音樂晚會。節目有七隊集體改編的《日本投降》、《好日子》和《凱旋歌》等。9月16日,培訓班的全體學員依依不捨送別七隊。

1945年抗戰勝利後的一張合影,八年了,沒有見到哪一張照片他們笑得如此燦爛。

(圖四:1945年部分隊員在梅縣合影,勝利的喜悅溢於言表。)

劇七離開梅州前,有十一名隊員給李鐸元在一個袖珍本上留言。感謝他一直珍藏著,今天我們才可以一窺當年,知道那時候的姑娘小夥在想什麼(“文化大革命”期間留言本被抄走,經過十餘年才平反物歸原主)。

劇七隊長吳荻舟題詞:“假如只把藝術理解做生活的一部分還是不夠的,應該把藝術看作是推動生活和指導生活的原動力。”

副隊長徐洗塵:“嘹亮的聲音,閃灼的光華,和豐富的色彩,是生命所不可缺的三要素,讓它們發揚到極致吧!!!”

音樂組組長林韻:“我們要活得漂亮,死得光輝。”

導演史進:“用你的鏡頭撮畫人類的曲折。”

導演方熒:“生活裡最高的快樂,是為大多數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美術室齊牧冬:“我很愛好朋友,但不善於交友。因為我並不喜歡講剛認識時的那些客套和面對面的沉默。不認識的人說我不要朋友,但實際上我非常喜歡朋友。”

美術室胡青:“用誠懇和忠實的態度,在工作、學習和交友以及其他一切裡,都是人人該有的品格,但,能這樣的人很少;你就是我們見到的稀罕的一位,願你的誠懇與忠實,傳播到你所認識的每一個人身上,也願我們都來傳播它到所有的人類去。”

美術室袁濱:“沒有一點‘我相信’的存在,就沒有意志,就沒有生氣勃勃的生活,就沒有能力。沒有理想,就什麼全無。對一件想追求的事件,你必須有一種態度,信仰或象徵,而且在心底必須有一種火焰在燃燒著。藝術就是戰爭 — — 最崇高最偉大的戰爭。”

美術室趙本:“永久的生命,不斷在戰鬥之空上翱翔!”

美術室俞亮:“忍受非常的勞苦,一切為著明朗的日子做準備。”

曾在贛州被特務抓去的隊員何祖鈞:“我不曉得該寫些什麼,只曉得很願意和你為友。”

做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研究不容易,至今有很多“禁區”。只有非常認真、好奇的人才會千方百計尋找真實的原始資料。本故事幸運地全部資料來自吳荻舟家人收藏,經按照時間和事件的發展整理,再現了中國近現代普通農民、工人、市民和知識分子自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民國初年以至整個民國時期的遭遇。民國教育、民國工業、民國時期社會的動蕩、國共合作;及後中共在香港的工作、大陸的四清、文化大革命、文革後等等都有涉及,時間跨越近百年,彌足珍貴。

如果你也對以下內容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更多:

可以關注我們的內容,我們可以多交流,也請幫忙把網址廣傳於對該話題有興趣的史哲研究朋友。

如果你支持我們的工作,請幫忙拍手,讓更多人看歷史真相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1967.hk.com on March 4, 2019.

--

--

蘆蕩小舟

香港六七暴動,吳荻舟生平,吳荻舟研究,為甚麼吳荻舟成為”香港守護神” ,家族史——吳荻舟家人收藏的原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