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研究不容易,至今有很多“禁區”。只有非常認真、好奇的人才會千方百計尋找真實的原始資料。本故事幸運地全部資料來自吳荻舟家人收藏,經按照時間和事件的發展整理,再現了中國近現代普通農民、工人、市民和知識分子自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民國初年以至整個民國時期的遭遇。民國教育、民國工業、民國時期社會的動蕩、國共合作;中共在香港的工作、大陸的四清、文化大革命、文革後等等都有涉及,時間跨越近百年,彌足珍貴。
如果你也對以下內容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更多:
- 香港六七暴動原始文獻;
- 吳荻舟生平;
- 建立家族樹和家族史(得到最多拍手的文章);
請關注我們的內容,也請幫忙把網址廣傳於對該話題有興趣的史哲研究朋友。
請支持我們的工作,請幫忙拍手以讓更多人看見歷史真相。
蘆蕩小舟
第十章 隔離審查
5 誰能負責 下
下面就總結一下看了父親關於香港工作二十一年的交待材料之後我的痛悟:
1.借用余汝信的說法,父親是廖承志的”左右手”,從父親的交待材料也看到,不論在香港還是在北京的工作,他都負有相當重的責任。他理解和贊成”長期堅持、充分利用”的中央香港工作方針,執行周恩來和廖承志等交辦的具體業務不遺餘力,但是無奈”做得多、錯的多”,不時受批評(有善意的,有惡意的),特別是調到北京後,對黨文化”水土不服”,文革乾脆被隔離審查了。
2.他手上沒有文件和資料,僅憑記憶回顧二十一年的工作。不過從他的行文中可以看到受質問的蛛絲馬跡,比如”(《華商報》讀書會)這個工作是否做得對?就當時情況說是對的”,這不是自問自答,而是回答別人的質問,甚或有提綱要他逐項交待。質問或者提綱”有助”回憶也許是事實。這令我聯想起我在上大學的時候[2] ,黨支部書記曾經”啟發”我們批判老師。我說:我們根本不瞭解老師的情況,有什麼可批判的?他說:”你就質問:’你在這件事上、那件事上有沒有問題?’或者質問’你有沒有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線辦事?’”那時候,這種紅衛兵式批判司空見慣。
3.別人犯的”錯誤”,父親也要把自己批判一番;哪怕沒錯,也要說”如果有錯誤”,”我有責任”。像《新晚報》和謠事件,上級直接佈置工作,出了毛病卻是他受批評,十年後還要再次挨批,他只好說;”出了事””應該檢討”,”想不通、有情緒是錯誤的”;其他還有”從思想檢查,當時有麻痺”;”萬一行動失敗了,就會造成很大被動”。
4.必須以”造反派”要求的標準批判以前的工作,按造反派的要求上綱上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造反派認為他錯了,他也只好給自己扣帽子,比如”沒有大力和千方百計發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書”、”缺乏階級觀念”、”奴隸主義”、 “隨便發表有關毛主席著作的學習文章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