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研究不容易,至今有很多“禁區”。只有非常認真、好奇的人才會千方百計尋找真實的原始資料。本故事幸運地全部資料來自吳荻舟家人收藏,經按照時間和事件的發展整理,再現了中國近現代普通農民、工人、市民和知識分子自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民國初年以至整個民國時期的遭遇。民國教育、民國工業、民國時期社會的動蕩、國共合作;中共在香港的工作、大陸的四清、文化大革命、文革後等等都有涉及,時間跨越近百年,彌足珍貴。
如果你也對以下內容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更多:
- 香港六七暴動原始文獻;
- 吳荻舟生平;
- 建立家族樹和家族史(得到最多拍手的文章);
請關注我們的內容,也請幫忙把網址廣傳於對該話題有興趣的史哲研究朋友。
請支持我們的工作,請幫忙拍手以讓更多人看見歷史真相。
蘆蕩小舟
第十章 隔離審查
5 誰能負責 下
下面就總結一下看了父親關於香港工作二十一年的交待材料之後我的痛悟:
1.借用余汝信的說法,父親是廖承志的”左右手”,從父親的交待材料也看到,不論在香港還是在北京的工作,他都負有相當重的責任。他理解和贊成”長期堅持、充分利用”的中央香港工作方針,執行周恩來和廖承志等交辦的具體業務不遺餘力,但是無奈”做得多、錯的多”,不時受批評(有善意的,有惡意的),特別是調到北京後,對黨文化”水土不服”,文革乾脆被隔離審查了。
2.他手上沒有文件和資料,僅憑記憶回顧二十一年的工作。不過從他的行文中可以看到受質問的蛛絲馬跡,比如”(《華商報》讀書會)這個工作是否做得對?就當時情況說是對的”,這不是自問自答,而是回答別人的質問,甚或有提綱要他逐項交待。質問或者提綱”有助”回憶也許是事實。這令我聯想起我在上大學的時候[2] ,黨支部書記曾經”啟發”我們批判老師。我說:我們根本不瞭解老師的情況,有什麼可批判的?他說:”你就質問:’你在這件事上、那件事上有沒有問題?’或者質問’你有沒有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線辦事?’”那時候,這種紅衛兵式批判司空見慣。
3.別人犯的”錯誤”,父親也要把自己批判一番;哪怕沒錯,也要說”如果有錯誤”,”我有責任”。像《新晚報》和謠事件,上級直接佈置工作,出了毛病卻是他受批評,十年後還要再次挨批,他只好說;”出了事””應該檢討”,”想不通、有情緒是錯誤的”;其他還有”從思想檢查,當時有麻痺”;”萬一行動失敗了,就會造成很大被動”。
4.必須以”造反派”要求的標準批判以前的工作,按造反派的要求上綱上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造反派認為他錯了,他也只好給自己扣帽子,比如”沒有大力和千方百計發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書”、”缺乏階級觀念”、”奴隸主義”、 “隨便發表有關毛主席著作的學習文章是錯誤的”。
5.有些工作做得不完美,也已經解決,但是時隔十年,還要拿來批判他,比如1956年麥君素宣佈鳳凰公司是社會主義性質,父親不同意,指示”不要往下傳”,文革時要批判自己”客觀上”可能造成有人不重視;當時廖承志指示電影只要導人”向上向善”就可以,父親同意並努力貫徹,這時要批判自己”看不出這些提法的錯誤”;有人對工作安排不滿,父親也要說”我有缺點”;當時國語電影界歷史上存在左右壁壘分明的局勢,他們做了很多工作,也要再次檢討。
6.一些歷史性、有時間性的問題,當時認為對,現在檢查卻一定要說是錯。”現在看來,當時的提法,還是很不夠的”、”當時自己政治水平低,看不出問題”、”不管這工作當時該不該做,必須吃透黨的對外政策再去做”、”不是極端負責的態度”、”沒有掌握好中央精神”。
7. 父親其實是在非常認真地總結一生經驗教訓,真心希望以後可以做得更好。比如他提到五十年代香港的電影公司經濟困難,有些人要離開時,他說過,”不得已時,大家房子租不起了,就搬到清水灣製片廠的攝影棚去住,大家吃大鍋飯也要堅持下去”,看到這裡我聯想到他們當年走南闖北抗戰以及剛到香港、中藝初期都是這樣過來的。但是隔離審查期間他”覺得光強調這一方面是有片面性的,更主要的是應該強調如何抓好製片,提高收入,保證同人的生活才對。”還反省道:” 每一次受到批評,應該感到高興, “他像”過電影”那樣回憶過去的點滴,主動把別人知道不知道的”錯誤”都”交待”出來了,我擔心他這樣做是引火燒身。
8.有些事情,在我看父親明明有功勞,現在也要檢討。即使做得對,也要說自己做的不對,不可以有不同意見,必須接受所受到的污衊。比如他在招商局做顧問七年多,主張擴建辦公樓、擴建倉庫、擴建碼頭、建造躉船、拖駁等。在他離開時,倉庫、碼頭已落成,建造躉船、公司大廈則遲了兩年。雖然這時候他已經離開,但是他提出的藍圖一一實現。他更力主留下”招商局”這個老字號,不要改名,否則今天還會有個招商局叱咤世界嗎?他從不爭功,現在卻要檢討:”抓而不緊等於不抓。”又比如他修改劇本《敗家子》,在僑鄉放映效果很好,發行順利,但是也要檢討:”經過文化大革命學習後,這類’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題材,沒有無產階級的提法”。
文化大革命整了上億的幹部群眾,審查了230萬幹部。像這種紅衛兵式審查,對被審查的個人固然是精神折磨、年華虛度,國家也經歷十年浩劫,文明發展停滯、倒退。痛心之餘,不禁要問,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問題?
[2] 我在文革中有幸成為”天之驕子”的”工農兵學員”,從內蒙古兵團經不記名投票被推薦上大學,有機會我再在另一章講一下自己上大學的故事。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1967.hk.com on March 26,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