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歷史事件研究-抗日戰爭-蘆蕩小舟【第三章】瀝血八年【第13節】黎明前夕【上】

蘆蕩小舟
5 min readMar 4, 2019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吳荻舟在廣東汕頭當地報紙《汕報》頭條位置發表文章《八年了,兄弟》

蘆蕩小舟第三章 瀝血八年13 黎明前夕上】

原文出自蘆蕩小舟網站,該網站全部原始資料來自吳荻舟家人收藏。2017年是香港“六七 暴動”五十周年,一部頗富爭議的紀錄片 《消失的檔案》在香港和北美巡演,及後牛津出版社出版程翔著 《香港六七暴動始末 — 解讀吳荻舟》一書,此前還有2013年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余汝信著 《香港,1967》一書、2013至2016年光波24的電子雜誌 《向左向右》 。以上電影、書籍和網絡傳媒從我們努力整理的家族史中引用了大量有關香港六七暴動的關鍵文獻。電影和書籍出版後,事件重新受到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其中有些議論不免偏頗。吳荻舟家人希望妥善保存原始文件,供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人研究,同時通過這個網站,客觀中肯原汁原味陸續發表所收藏的孤本資料。

母親張佩華1998年8月在紀念文章《瀚海中的一滴水 — — 懷念荻舟》中說:“和大隊會合後,他就顧不上我們了。”還說:“這個忠實頑強的共產黨人”在梅縣曾經流淚。經歷了那麼多風風雨雨的劇宣七隊,遇到什麼極端困難的情形令父親吳荻舟流淚?而且,這已經是1945年7月,再堅持1個多月,日本便投降了 — — 雖然他們當時還不知道日本即將投降,7月26日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日本仍拒絕投降 — — 他們想的是“堅持抗戰到底”,“堅持國統區的抗日宣傳陣地”,“勝利一天未到來,工作就要堅持做下去”。

就在7月,隊員葉林,肖洙,陸辛微,胡振表,林正斌想去北江遊擊支隊,葉林徵求父親的意見。父親過去曾幾次向根據地輸送幹部,問清是北江支隊來人聯繫,便同意5位隊員走。不料,畫家符羅飛、話劇導演陳卓猷、音樂家黃飛立要在興寧籌辦元培藝術學院,從隊裡同時拉過去史進、張琢等七八個隊員。兩撥人一走,全部節目都要調整演員,重新排練,一時間無法開展工作。父親十分焦慮:“政治部如來查處,後果如何?如被借機撤換隊長,重新調整隊務會,隊就變質了。自己能不對黨、對這些年青人負政治上、安全上的責任嗎?”這就是父親流淚的原因。母親晚年回顧說:“荻舟要我必要時回他的老家福建龍岩。我看到他和徐洗塵副隊長討論問題時嚴肅的面孔,真後悔沒有隨陳葆真撤到她家鄉廣西的山裡去。”

但是,父親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他考慮:梅縣地處閩粵邊遠地區,在七隊到達那裡之前,還沒有自發的抗日群眾團體。抗戰氣氛稀薄,藝術幹部也少。過去幾年流動工作中也遇到過這樣的地方,都因為抗日形勢要求急行軍和突擊性的宣傳鼓動,每個地方停留的時間不長,只能辦一些短期的歌詠班,通過它物色群眾骨幹,留在當地繼續擴大影響。父親想到,抗日戰爭已進入相持階段,有條件扎扎實實辦一些長期的宣傳培訓班,培養一些思想覺悟高的藝術骨幹。既可使播下的種子在當地更好地生根發芽結果,也可為本隊補充一些力量。

與左洪濤和饒彰風的聯繫已中斷,父親只能獨立作戰。隊剛剛到梅縣,對周圍環境不熟悉,他就經常到在桂林時已經認識的民主人士張文家瞭解當地情況和交換對工作的意見。張文的兒媳梁綺曾在七戰區政治部工作,在韶關時她是支援和關懷七隊的(後來瞭解到她當時已經是中共黨員)。這時她已離開政治部,在梅縣丙村中學教書。父親成為他家常客,見面無話不談。在張文家,父親還見到李伯球、郭翹然等疏散回鄉的民主人士。

張文、李伯球和郭翹然都贊成和支持父親的設想。李伯球知道梅縣興梅師管區司令張宗良早想搞宣傳隊,苦無藝術幹部,於是策劃七隊順水推舟,提出由七隊與師管區合作辦班。當時梅縣三民主義青年團的書記熊耀豪也有興趣,遂成了三家聯合舉辦的“戰時藝術訓練班”,而且興梅師管區司令張宗良提出由他任班主任,父親與熊耀豪任副班主任,張宗良還鄭重其事給父親頒發委任令。這樣,七隊在梅縣住下,不搞大型演出,便成了合情合法。

班期定6個月,一切教學、招生、管理由七隊負責,課程有文藝思想史,簡明樂理、聲樂、音樂指揮、戲劇藝術理論、導演和舞美等,是個綜合藝術培訓班。作為實驗課程,還給學員選排《農村曲》等,準備結業的時候演出。

不久,去北江遊擊區的隊員找不到遊擊隊回來了,去元培藝術學院的隊員因經費無著也回來了。當七戰區政治部風聞七隊跑了很多隊員,無法工作,正辦班補充,派人來查時,危機已經過去。父親對大家說:“這次是僥倖,可一不可再,要接受教訓。”“千萬不能迷失方向啊,抗戰還沒有勝利,我們必須留在國統區工作。”

做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研究不容易,至今有很多“禁區”。只有非常認真、好奇的人才會千方百計尋找真實的原始資料。本故事幸運地全部資料來自吳荻舟家人收藏,經按照時間和事件的發展整理,再現了中國近現代普通農民、工人、市民和知識分子自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民國初年以至整個民國時期的遭遇。民國教育、民國工業、民國時期社會的動蕩、國共合作;及後中共在香港的工作、大陸的四清、文化大革命、文革後等等都有涉及,時間跨越近百年,彌足珍貴。

如果你也對以下內容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更多:

可以關注我們的內容,我們可以多交流,也請幫忙把網址廣傳於對該話題有興趣的史哲研究朋友。

如果你支持我們的工作,請幫忙拍手,讓更多人看歷史真相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1967.hk.com on March 4, 2019.

--

--

蘆蕩小舟

香港六七暴動,吳荻舟生平,吳荻舟研究,為甚麼吳荻舟成為”香港守護神” ,家族史——吳荻舟家人收藏的原始資料